|||计划管理|工作后台 ||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40092号建议的答复-z6尊龙最新登陆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4009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240092号建议的答复

2024-08-02 14:54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索 引 号 011043145/2024-32061 分    类 科技
发布机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文日期 2024-08-02
文    号 有 效 性 有效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物育种产业和种业人才支持力度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生物育种是种业竞争的核心,种业人才是种业竞争的基础。我厅会同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农业农村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关于给予生物育种产业及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方面

我省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产业及人才发展科技支撑,为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创新强县,省科技厅先后通过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研发和农业成果转化等项目对育种产业进行支持,近年来先后立项“高产抗病太空玉米诱变育种”“绿色米饭型全谷黑米基因组育种与新品种应用”“基于分子育种的两系籼粳杂交稻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大豆分子聚合育种”“水稻ghd7基因跨物种育种利用及新种质创制”等科技项目。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高校院所联合攻关育种课题,其中华中农业大学挖掘的水稻和玉米krn2 、oskrn2基因,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猪功能位点液相基因芯片研发与选种选配应用》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创制的新型作物广谱抗病基因,在稻瘟病害严重发生时能够挽救约40%的产量损失;选育的高油酸油菜新 品种中油杂65,含油量高达54.66%,创历史新高。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省科技厅通过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院校科技人才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通过平台建设专项项目或绩效评价后补助给予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先后创建“湖北省武汉市经开(汉南)区高档香型优质稻品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湖北省江夏特色水稻种植科创基地”“湖北省武汉陆稻种植科创基地等科创基地”“湖北省荆门特色渔业种养带动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稻田综合种养研发中心”“湖北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湖北自主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保障核心种源供给安全,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省科技厅研究制定了《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方案》,积极组织科技人才选派。我省每年从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农业高校院所、龙头科技企业、合作社以及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能力的农村乡土拔尖技术人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巾帼科技示范户等群体中,组建一支水平较高、稳定性较强的产学研技术科技特派员,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助推育种产业发展,依托(龙舟坪镇·玉米育种)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六合垸管理区)江陵县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黄梅镇·粮种)湖北隆华种业有限公司、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三胡乡)来凤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工作站,100余名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育种产业。为壮大种业人才队伍,省农业农村厅依托农业产业领军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连续多年开展种业领军人才及“头雁”人才培养,培训了200余名种业领域带头人。人社厅指导相关科研院所落实国家和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支持种业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创业、离岗创 业、挂职合作创新鼓励相关科研院所设置流动岗位,健全“产、 学、研”创新平台,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种业企业家、科技人员兼职,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二、关于制定种业人才发展战略,健全薪酬待遇保障机制方面

为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工作安排更加扎实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省科技厅认真谋划,前后印发制定了《湖北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湖北万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统筹省、市、县三级选派10000名科技特派员,对口服务10000家农业农村企业等经营主体,力争在选派管理上出实招、在务实服务上使长劲、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上见更大的成效。进一步强化科技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组织重点领域省级科技特派员揭榜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精准收集基层科技人才需求,由省科技厅论证遴选后统一张榜,科技人员结合自身专业和服务优势深入对接基层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开展线上线下人才揭榜,强化人才精准对接与服务。省人社厅放宽包括种业科研单位的公益二类科研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符合事业单位兼职创新创业的种业科研人员,其兼职取酬收入不受单位绩效总量限制。种业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可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

三、关于完善种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22年起至2025年止,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设立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育种科研。涵盖主要农作物、主要园艺作物、特色果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多个领域,共有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湖北洪山验室等30多家科研机构和省种子集团等101家企业参与攻关,优先对育种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后补助。

下一步,省科技厅会同有关省直单位继续加强对生物育种产业和种业人才支持力度,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及人才支持力度,在2024年农业农村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立项中,重点围绕农业基因编辑底盘技术及育种研发(重大科技项目)、耐密高产轻简粮油作物创制、畜禽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淡水水产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优质果蔬精准设计育种等方向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人才选派力度,积极协助相关厅局整合湖北在生物育种领域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建设高水平生物育种创新平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力度,创新选派方式,强化跟踪管理,完善绩效监测,加速信息、技术、人才、资本与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建立与地方政府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支持、平台支撑和指导服务。大力开展成果转化与试验示范,促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四是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种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种业行业,增加种业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为助力种业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育更多种业行业带头人,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我省生物育种大发展。

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继续加大我省生物育种产业和种业人才支持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育种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湖北省科技厅     

20247月5日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